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查看购物车
商品搜索
商品搜索:
价格
会员登录信息
您好,欢迎光临本站!  登录 注册
上海眼镜城,眼镜批发,上海眼镜批发,眼镜城,国际眼镜城
当前位置
内容标题

眼镜高级验光技师资格考评论文

用全矫方法控制近视加深

作    者:    曹国均

职业技能鉴定等级:高级技师(一级)

单位名称:通州区三余驰豪眼镜店

20110710

【摘要】:在以前的验光配镜中,验光人员会叮嘱,低度近视看远时用,而看近或平常可不用戴。对初配眼镜的青少年还会将配镜度数适当地降低,以双眼矫正到1.0即可。而许多人也深信这样的说法:眼镜会越戴越深。因此许多数低度近视患者都会有配镜不常戴的现象 。但是现在传统的近视欠矫方法已被证实不但不能有效得控制近视地发展,反而使视力变得更糟。

【关键词】

近视、全矫、欠矫、红绿对比、视网膜

【前言】

英国剑桥大学验光师奥列阿里率领他的研究小组做个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对马来西亚的94名学生的视力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其中47名学生戴较低度数眼镜以达到控制近视作用,另47名近视学生配上足够眼镜度数的近视眼镜以进行比较。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他们发现其中47名戴低度数的近视眼镜反而使视力更糟。,47名配戴足够眼镜度数的近视眼镜的眼球生长的速度更快,视力下降。最新研究显示,用低度数的眼镜来控制近视的传统方法,实际上会加重近视,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1. 近视眼的成因分析

人类眼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相互弥补的演化因素。人眼从出生到眼球发育成熟,眼轴的长度约增长8mm,如果没有相互弥补的演化因素来抵消,那么由于眼轴的增长就会带来20.00D左右的近视,也就是说,每个成年人都成了高度近视。但是人类眼在发育过程中,就是利用这些自然发生的相互弥补作用来弥补这种缺陷,人眼在发育过程中随着眼球的前后轴逐渐增长,晶状体和角膜的弯曲度逐渐扁平,因而降低了眼的屈光力量,防止高度近视的普遍发生。因此任何年龄的人眼在屈光调查中,明显的屈光不正总占少数。

然而近年来,近视的人数与日俱增,尤其是青少年。据调查数据表明,某校初二年级的一个班,总人数为44人,其中近视人数为24人,近视率占54.55%,高一年级的一个班,总人数为60人,其中近视人数为46人,近视率为76.67%,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随着学龄的增加,无论是个体的近视度数还是整体的近视率是逐年增加。究竟什么导致近视的发展?近视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眼球的过度发育,正常眼球的前后轴为24毫米,每增长1毫米,近视加深3度。由于眼球的前后径不断变长,从而引起近视不断增加,因此近视的发展与人的青春期发育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近视的高速发展期正是在发育的高峰阶段,这是符合眼球的生长规律的。既然如此,是不是近视真的无法控制呢?

一直以来,被视为近视发展的重要因素的就是长时间的近距离阅读引起的调节,而许多关于近视发生及发展的理论也是如此, 都认为长时间的近距离阅读引起的调节是近视的罪魁祸首。屈光学专家徐广第教授也说过这样一句话,“近视是长期看近‘锻炼’出来的。”因此验配人员通过减少看近时的所用的调节来控制近视的发展,他们通过降低近视眼配镜的度数,以达到放松看近时的调节,然而同时,看远的视力自然受到损失,因为看远始终处于欠矫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验配人员发现近视患者尤其是青少年,近视度数还是不断增加,看来通过放松调节来减缓近视发展的近视控制手段并没有想象的好。

为什么通过放松调节来减缓近视发展的近视控制手段没有想象中的好?对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应该从多种方面的原因入手,而不应该简单的看作是某一因素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眼的视网膜有权获得清晰的像,人眼自己并不知道物体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前还是视网膜后面,如果物体图像没有落在焦点上,它只是一味的让视网膜往后调整。这意味着任何不清楚的图像将造成眼轴延长使近视更加恶化。对于近视的控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近视眼全矫,让视网膜获得清晰的像。

:某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一年后来店换新镜,验光后处方为:右边 -4.25度,左眼 -4.00度,家长以听吓坏了,说旧眼镜右眼只有-2.25度 ,左眼-2.00度,怎么一下子增加怎么多啊?又说只要配到0.8视力就够了。听了顾客的话,赶快翻了该顾客一年前的档案,发现当时的验光处方右眼:-3.25度,左眼-3.00度,双眼矫正视力为1.2。备注上写:该顾客自己要求配到0.8视力,人为的减掉了-1.00度一边,一年后在原基础上又增长了-1.00度,反而害了孩子。这次验光没有再听取该家长的意见,通过细心解释,建议双眼矫正到能看清1.0视标,三个月后再检查并加足。半年后电话回访,家长说:眼镜戴的不错,很清楚。两年后又来店复查,视力稳定。

:一位大学生,年龄二十岁,来配镜,帮他查看了旧眼镜的光度,原镜右眼 -300度,左眼-3.25度,双眼矫正视力为1.5,原旧镜已经变形,原片是1.56加膜树脂的,在划痕比较明显的情况下还能达到1.5的矫正视力。经过询问这付眼镜已戴了两年多接近三年了, 而且一直就比较清楚,这次要不是镜腿被球砸得要断了,还想继续用。本身自己也离不开眼镜,除了睡觉的时候不戴。该学生的眼镜是八年前开始配戴的,那时就矫正到能看到1.5的视力。之后镜框是换了好多付,但镜片的度数一直没有改变过。这次验光,处方还是原度数,没有增长。

2. 近视的矫正——全矫及欠矫的比较

许多人关于近视的矫正存在这很多疑问,在网上也会看到这样一种观点,近视1.5是过矫,1.0的最低光度才是最好。但究竟人的最佳视力是多少?如何确定标准视力?为什么近视的矫正只能矫正到1.0,而不是1.2或者1.5的最佳视力。而远视却可以矫正到最佳视力?那么远视矫正到最佳为什么不能算是过矫?到底应该如何界定全矫、欠矫。在传统的验光中,确定光度是以视力为标准的,然而这样以视力为标准的给光方法是否合理科学。
   我们知道在光学系统中,成像的清晰度与光学系统的焦点有关,那么眼睛作为一个复杂的屈光系统,同样应该遵循这样的科学规律。因此如果采用人眼屈光系统的焦点位置为标准,来确定屈光状态是不是会更合理更科学呢?对于传统的以视力为给光标准的做法是不是应该要逐渐的淡出历史的舞台呢?

相关定义:
   
正视眼的定义:当眼睛无器质性病变、在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通过眼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聚焦,这种屈光状态成为正视 。

屈光不正的定义:当眼睛无器质性病变、 眼睛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若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聚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称为非正视 或屈光不正 。

通过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界定正视眼和非正式眼的标准是,平行光线经过调节静止的屈光系统以后是否成像在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处。
  
3. 视力与成像位置的关系
   我们可以将眼底大致分为黄斑中心凹、黄斑部和黄斑部以外的视网膜这三个部分,因此,对应的可以将视力分为黄斑中心视力、黄斑部视力和黄斑部以外视网膜视力(又称视野)。

这三个视力可以进行比较的:黄斑部视力低于黄斑中心视力,而黄斑部以外视网膜视力又低于黄斑部视力。这是为什么呢?在光学系统中,焦点所在的焦平面上成像是最清晰的,离焦平面越远,成像的清晰度就越差。同样人眼的屈光系统也是如此,当平行光线经过调节静止的屈光系统后,此时正好成像在黄斑中心凹处,成像也就为最清晰的,相对的人眼的视力就处于最佳状态。但是如果成像的焦点向黄斑中心凹的前后移动时,视力也会随之改变,呈下降的趋势,且离黄斑中心越远,视力下降就越明显。因此黄斑部视力低于黄斑中心视力,而黄斑部以外视网膜视力又低于黄斑部视力。
  
4. 讨论:
   
现在知道了成像位置关系与视力的关系,我们就可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4.1.视力在1.0时,是否成像的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处?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不一定。因为在以下几种状态下,视力都可能是1.0

4.2平行光线的成像焦点正好落在黄斑中心凹处的正视眼。因为每个人的黄斑中心视力存在着个体差异,虽然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的黄斑中心视力都能够达到1.2以上,但是也可能有人的黄斑中心视力只能达到1.0的。

4.3平行光线的成像焦点位置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前的黄斑部,此时处于轻度的近视状态,此时进行红绿对比为红色清楚。平行光线的成像焦点位置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后面的远视状态,此时由于远用调节不足,无法达到最佳的黄斑中心视力,此时的视力可能就是1.0
4.4 该不该以视力作为确定矫正情况的依据?
   
通过视力和成像位置的关系可以知道,人眼的最佳视力在黄斑中心凹处。但是由于人的最佳视力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我们并不能够因此而确定每个人的视力状态,有的可能是2.0,有的可能是1.21.5也可能是1.0

反之,通过视力的状况,也无法判断成像的位置,例如:没人敢说0.8视力就是近视,它的成像位置就在视网膜前?为什么不能是远视,在视网膜之后成像?1.0的成像就在黄斑中心凹处?视力只是确定人眼感觉机能状况的指标,不是确定人眼屈光系统成像位置的指标。
4.5.如何界定矫正状况?
   人眼既然是一个光学系统,我们可不可以利用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作为确定成像清晰的标准呢?同样对于矫正情况我们可不可以不用视力作为标准而用成像位置为标准呢?视力所反映的仅仅是感觉机能的状态,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反映不同状态下的视锐度,在相同的视锐度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成像状况。而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才是判断屈光矫正状态的唯一标准,或者说黄斑中心视力才是确定屈光状态的唯一标准。而黄斑中心视力的标准就是光学系统的成像标准,此时由于存在个体的差异,有人好,有人差所以黄斑中心视力是因人而异的,并不固定。
   那么如何界定足矫、欠矫还是过矫呢?其实我们只要知道成像的位置,就不难确定矫正状况。当平行光线经调节静止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为足矫,成像在视网膜前为近视欠矫远视过矫,成像在视网膜后为近视过矫远视欠矫。
  
4.6 如何界定全矫、欠矫
   
很多人会说,我们想要了解视力的状况容易,但是如何确定是否成像在黄斑中心凹处呢?其实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并不困难。下面介绍界定的方法:
 
5. 确定视力矫正量的首效手段之一 ——红绿对比试验:
   
在验光中,双色对比的作用是用于确定屈光状态的性质,精确调整球镜度数。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利用不同颜色的波长不同,造成的折射率不同,引起的在同一光学系统中,不同颜色光线的光学焦点位置不同。
   不同波长的光线有着不同的颜色特征和不同的折射率,因此他们的成像焦点也会存在差异。光学系统的光学焦点位置是以中间色黄色光线的成像焦点为标准。波长大于黄色的光线的焦点位置要大于标准成像位置,即波长越长焦距也就越长。而波长小于黄色的光线的焦点位置要小于标准成像位置,即波长越短焦距也就越短。我们从光学中可以知道红色和绿色的焦点位置正好在黄色光线焦点的两侧。红色光线和绿色光线由于波长不同它们之间的折射率也存在着差异。由于红色光线波长长,折射率低,焦点长。因此,经过光学系统后的成像焦点于视网膜的后方。而绿色光线的波长短,折射率高,焦点短。因此,经过光学系统后成像焦点于视网膜的前方。
如果黄光的焦点位置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前移动,那么红光和绿光的焦点位置也同时向同方向做同步的移动,此时绿色呈远离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运动趋势,而红光则成靠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趋势。当红色光线的焦点接近或者正好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时,绿色正好远离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因此红色的清晰度会高于绿色。反之,则是绿色的清晰度高于红色。
   正是利用这一光学原理,通过红绿对比进行球镜的精调。如果红色清楚说明近视矫正不足,远视矫正过度,需调整至红绿等清。反之绿色清楚,则远视矫正不足,近视矫正过度,需调整至红绿等清。当红绿色的清晰度相等时则正矫或称全矫。
   本文的目的旨在纠正能在足矫的情况下有意识欠矫的案例不妥的问题
,.当然在许多情况下一次配镜不能足矫,应视当时的情况对于近视度数应变化过大或初次配镜时已经时高中度近视的应考虑个体差异,正确评估其适应能力,分次矫正,尽快适应,尽早换片,已达到配镜的最佳视力。一般建议分次矫正的换片时间,可以选择为三个月到半年。这里还要提到生理适应期和心理适应期,个体的确存在差异,但对于生理适应期大部分人不会很长,然而心理适应期的长短与配镜的度数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主要是配镜者对近视的接受程度。作为优秀的配镜工作人员,除了要不断提高个体专业素质以外还应涉及到配镜者的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和心理状态等,尽可能帮助配镜者解除疑惑,疏导其对近视的恐惧心理。

结论:

综上所述,一些错误的近视欠矫方法和理论已被证实无法有效的控制近视的发展,反而因矫正视力不佳使近视度数加深 。“不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的选择更是错误的,屈光不正应在能接和受无不良戴镜反应的前提下,予以完全矫正。”

【参考文献】:

《眼屈光学》   徐广第

《金陵眼镜》   邓可立

上海眼镜城,眼镜批发,上海眼镜批发,眼镜城,国际眼镜城
Copyright ? 2009-2010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新一佳国际眼镜商城网站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   沪ICP备01254526号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08:30 — 20:00  全国订购及服务热线:021-65240926
联系地址:上海市杨浦区中原路30号   邮政编码:200082  
上海眼镜城,眼镜批发,上海眼镜批发,眼镜城,国际眼镜城,上海新一佳眼镜